2010年1月4日 星期一

請調較說話的音量

在台灣,我遇到的台灣人都非常溫柔,連中年的大男人說話都「陰聲細氣」;我和售貨員美少女聊了一小時,她連一句「粗魯少少、大聲少少」的說話都沒講過。

在台灣,遇到大聲說話的人,都是香港人。在台灣聽到廣東話,無疑感到很親切,但香港人的粗聲粗氣,破壞了很多情調。


從小,我的家已奉行孔子教晦:「食不言、寢不語。」我們家吃飯時是「粒聲都無」,這情況維持到我們入社會做事。

我和朋友吃飯,才發覺「唔出聲」幾乎等於「不存在」,最尷尬是和男朋友家人吃飯,「唔出聲」等於「怕羞」「唔敢夾餸」「唔得大方」……總之,食飯說話是人際溝通的重要一環。

現在,我已經很認同「食飯要傾偈」,因為香港人太忙碌,除了吃飯,根本沒時間見面,如果連吃飯都「唔講嘢」,就會變了零交流。

但是,「唔係唔比你食飯講野,但係可唔可以睇下咩場合呢?」如果大家都是在享受生活,可否把音量收細?全個飯堂/餐廳不止你們一家,實在沒有興趣知道你們前幾日曾吃甚麼、今晚的餸有多好吃、將要去哪兒、今晚要蓋多厚的被……

總之,公德心十分重要,不要在公眾地方大大聲聲地交代自己的私事。一同學習吧。

2 則留言:

  1. 其實,「食不言、寢不語」背後的精神是甚麼呢?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孔子這麼教晦,可能是因為:一、對健康較有益,以免影響消化;二、吃飯說話欠禮貌及衛生;三、要專心做好每一件事。

    但我相信我們家吃飯不說話,是因為「無嘢好講」。

    回覆刪除

逍遙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