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

"Denial":歷史必須存在,別篡改,不遺忘


不擅辭令的人,面對別人的指鹿為馬,往往只能滿心的委屈與憤慨。有時,當我敵不過狡辯時,會想著清者自清;有時,當歪理愈來愈成主流,我會認為真理需要愈辯愈明。

我沒本事能把真實說清,我像電影"Denial"(中譯《時代偽證者》)的女主角Deborah 一樣,覺得事實就是事實,根本不用為此與人辯論。但是,揣改歷史的人不是光明磊落的人,這類人最喜歡攻擊別人,以達利己的目的。

美籍猶太裔歷史教授Deborah因為在著作中直指歷史學家Irving捏造歷史,是否認大屠殺的說謊者,因此被Irving入稟英國法院控告她誹訪。Deborah本來不屑與Irving對話,但無端被一個如斯無恥的人控告,便決定抗辯,做自己認為很荒謬但又不得不完成的事——用證據證明自己無罪。

在連場法庭戲中,真理與歪理交錯發展,我的心情也隨之一時暢快一時屈結。究竟是狡猾的惡魔能使大眾洗腦,還是持真理的團隊能辯明?我們當然知道希特拉確實殘殺猶太人,毒氣室確切存在,但在法律面前,有那麼多原則、灰色地帶、爭辯技巧、套路技倆,不是明知是真的,便一定會勝利,重點在於有沒有證據支持。Irving就是看準現世根本沒有毒氣室的明證,才敢於揣改歷史,大言不慚地說「奧斯威辛集中營沒有發生大屠殺」。

英國律師團隊準備和抗辯,與美劇的法庭戲很不同,沒有不停的objection,沒有法官怒罵keep quiet。英國的法庭戲全是在闡述觀點,展示證據,沒營造觀能刺激,只祈大家能把拆穿謊言的每一幕植入腦袋。

電影除重點講述不能遺忘歷史,也帶出言論自由的定義。人可暢所欲言,但不能說謊;你有自由說不真實的話,我也有自由去拆穿你的謊言。

說到這,我有一點感慨。電影中,有不少歷史學家當法庭的證人,去證明希特拉曾經屠殺猶太人。這雖然是很普通的情節,但我深感在我接觸的社會中,能(會)為歷史舉證(挺身)的人太少了。「文化大革命」「日本侵華」「六四事件」中,有多少會被淡忘,甚至篡改?有多少人像電影中某個角色所說:「為甚麼隔了這麼久還放不開?」

你承認了、你道歉、你以此為戒,別人便可選擇是否原諒是否放開;但你否認,你如獅子般反咬被害的人,並視曾經的災難是沒發生過的故事(傳言/說),這怎麼能說大家糾纏這件事情太久?當世界上的黑色和白色不止混和為灰色時,大眾更不要盲從,要睜眼看清一點,主動挖深一點,我們的歷史不只是夏商周秦漢唐宋元明清民國,還有當代史香港史。不要因為厭倦了就隨他去吧,如果沒有把大事情流傳下去,日後當無恥的人指鹿為馬時,我們便找不出證據去證明自己無罪,也沒那麼好運有學者去當證人替你呼冤(因為大家都沒有再上歷史課沒有人再鑽研歷史),且看甚麼時候會有人因為真相而被歪理打敗吧。

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

"Land of Mine":戰爭永遠不止在戰場上


"Land of Mine"(中譯:十個拆彈的少年)這齣反戰電影,看得我很不開心,看畢後,我失落了很久很久。

電影講述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,戰俘在丹麥做戰後清理工作,拆除己國埋下的二百二十萬個地雷。這個看似是德國人自作自受的孽,但衝擊著人心的是,負責掃雷的,是全無地雷知識的青少年。

德國在二次大戰這段歷史上,徹頭徹尾就是大魔頭,甚少電影會用憐憫的眼光來了解這一方。但是"Land of Mine"卻使人深思,德國做錯了,是否代表所有德國士兵都要以死謝罪?

一名丹麥上尉說:「他們的所作所為,他們死有餘辜。」我不知道那些小孩子為甚麼要當兵,電影也沒交代,可能因為貧窮,可能因為徵兵;可能是為世所迫,可能是自願報國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地雷不是他們埋的,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地雷的知識,而這十個青少年上了速成班,就奉命進行自殺任務,拆除四萬五個地雷。

我痛恨二戰時的德國,但"Land of Mine"很快就讓我從另一面去思考戰爭。電影赤裸裸呈現戰爭的殘忍,極度的醜惡,下一秒可能會變成無辜;原本的無辜,瞬間也會變得醜惡。我的道德底線,是否可隨別人的道德淪喪而崩潰?

管理德國青少年戰俘的丹麥中士,本來憤恨德國士兵,但良知卻告訴他,他們只是害怕時會喊媽媽的小孩子;當他心軟了想對青少年好一點,但愛國心又喚醒他,他們是曾經想毀滅丹麥的敵人。我究竟要當一個丹麥人,還是要當一個人?在那個混亂的時代,丹麥中士最終作了影響眾人的決定。

這齣反戰電影,沒有戰爭場面,也沒有炸得人血肉模糊的鏡頭。我本來戰戰兢兢怕士兵被炸飛,但電影沒有渲染血腥去嚇你。它就是在述說歷史,控訴戰爭的殘酷:奪去著生命,考驗著人性,蔓延著絕望;不要再有了,不能再有戰爭了,無論是哪一方,都痛苦得不是人所能承受的。


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

"Sully":別誣衊我們的Sully


2009年,我看到一段新聞:「一架美國飛機在河道成功迫降」。2016年,事蹟拍成電影"Sully",片名直接用了機師Chesley Burnett "Sully" Sullenberger, III的名字。那時我一直嚷著要看,姐問我為甚麼想看,我當時就想不出原因,只是飛機+災難+Tom Hanks就是入場原因啊!我也解釋不了,只要是Tom Hanks,我永遠都是十萬個不知道就衝入場的。現在都2017年年尾了,我終於看了!我終於看了"Sully"!我終於可以大大聲聲地說:「大家一定要看"Sully"啊!」

在看電影之前,我只知道2009年飛機成功急降這事情,機師成了英雄,這是理所當然也當之無愧,但電影告訴大家鮮為人知的一面:當全世界都歌頌機師Sully的時候,Sully原來差點由英雄變狗熊,只因有些人,總認為「事情沒有表面那麼簡單」。

"Sully"不是災難片,而是劇情片。電影從多個角度看意外發生後的情況,包括民眾的擁護、媒體的吹捧、家人的自豪,但當時人其實最需要的是安靜。及後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調查意外發生,進一步加強電影張力,「民眾對Sully的瘋狂愛戴」與「委員會對Sully的置諸死地」兩個極端,究竟哪一個是荒謬?

Tom Hanks成功演繹Sully複雜的心理變化:事發前的幽默、意外時的冷靜、過後的近乎崩潰、自信卻不禁自我懷疑、被質疑但仍沈得住氣、反駁無理指控卻仍然是謙謙君子,救了整架飛機及紐約仍沒自我膨脹的高尚品格。

電影的個半小時,很快就過去了。這時間,足以讓你愛上Sully,愛上Tom Hanks,看完令人最暢快的是:英雄都有壓力,完美仍會被攻擊,但所有誣衊都一定有缺口,而真相卻是無堅可摧。

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

The Chainsmokers & Coldplay的"Something Just Like This":我要的其實好簡單

久聞Coldplay的大名,但說來慚愧,我從未聽過他們的歌。一聽到"Something Just Like This"就愛上,再看live演繹就更不得了。主音Chris Martin真是好型,他的型不是唔笑裝酷擺款的帥,而是對音樂那種天分,渾身自然散發出來那種型。

Coldplay發第四張專輯時,Chris Martin表示將會減少運用假音,優先用低音演繹歌曲。他的假音故然好聽,"Something Just Like This"那幾個DoDoDo...已是證明;但他的低音有像鼓的震撼力,又有bass的電音磁性,"Something Just Like This"最有性格的部分,就是他用低音陳述那幾句。

「你不用像超級英雄咁勁,只有你在我身邊就夠。」這首歌的主旨的簡單,歌詞中希臘神話的Achilles, Hercules和漫畫英雄Spiderman, Batman, Superman都上場,童趣得來有深意。人成長了追求多了,但有時不用太複雜,有些人生道理,小時候已經明白:I want something just like this,就是如此。

2017年9月26日 星期二

We Are Marshall:錐心之痛之後


曾經何時,我很愛看熱血教育,或是希望不滅的勵志電影。但又曾幾何時,我變得避開這類理想到不現實,像泡沫般美麗但其實很虛幻的電影,我很討厭那句:「只要不放棄,一定會成功!」

"We Are Marshall"是一部傳記式電影,譯名很多:《馬歇爾英雄》《後繼有人》《壯志男兒》,還有一個很勵志的《希望不滅》。1970年,美國小鎮中一間馬歇爾大學的美式足球隊遇到空難,機上乘客共75人全部罹難,包括全隊球員(除了因傷或其他事故沒隨隊比賽的四名球員)、教練團、忠實球迷等。這場災難對球員父母、大學、小鎮都很太打擊,大家都不能走出悲傷。校董會決定解散球隊,但因為一些人的堅持,大學校長決定重整球隊,延續球隊口號"We Are Marshall"的精神。

"We Are Marshall"涉及空難,亦有關體育,令我想起紀念曼聯慕尼黑空難的電影"United","United"主要從倖存者卜比查爾頓的角度敘述,而"We Are Marshall"則從新任總教練Jack Lengyel(Matthew McConaughey飾演)的處境刻劃。

經歷嚴重空難的球隊,就像燙手山芋,沒有人願意擔任新教練,要帶領這隊千瘡百孔的球隊,先要跳入一團陰霾。很多人會反對,很多人會同情;很多流出來的眼淚,很多埋起來的憤怒;很多的逃避現實,很多的回憶,但更多的是大家都不想要將來。

只有Jack Lengyel,才會主動走進悲傷的旋渦中。很多人問他許多為甚麼:為甚麼要來這裏?「外來人」怎會了解「我們」的悲痛?我應該怎樣面對未來?……Jack Lengyel沒有大條道理,他會說"I don't know."或「若你面對到悲傷時再來找我」,當別人臭罵他時,他還是默默看著,而不會說一句:「我很了解你的感受」。而當他說「火車又再上軌了」「凡事總有第一次」的時候,觀眾就明白,當初有點滑稽傻氣和漫不經心的Jack Lengyel,原來是廢話不多說,一矢就中的的人。開朗積極及直率的Jack Lengyel,就是幫助大家勇敢前進的人。

"We Are Marshall"不硬銷努力就有成果。沒有脫離現實的「我一定得」,也沒有老套的「過程最重要結果不重要」,電影擺明「勝利通常是一切,但有時候並不是」,拼命不一定有成績,但要知道怎樣才會有榮耀。為了自己,也為了別人,但為了別人過後,一切就是「你」的開始。

這齣電影,很多情節和角色都很牽動人心,例如那幕「雖然我走不出傷痛,但我也想你放開我,奔向自己的將來」;很多對白也中正人的心坎:「別讓悲傷讓你做出後悔的事」「你做得已夠多了」「你要知道你的悲傷,不然你做甚麼都擺脫不了」……電影的名言,不比我看過最精警的《女人香》少。沒想過一齣美式足球的傳記式電影,會觸動我寫一篇影評,電影尾段比賽的今昔交錯剪接,留下一尾激動的餘韻……有時,你不知道,自己身處在黑暗的日子,還是沈淪的生活;無論多堅強的人,面對錐心之痛時,也要別人扶一把,即使你不願意,那個在你身邊的人,確實是一個天使。

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

遲來的生日願望

幾日前牙骹開始痛,但無為意,因為我久不久就會牙骹發炎,尤其是感冒或枕住瞓整到,都會痛幾日就無事。

但不知我是因為食中藥太補,還是今次佢唔識自己好,今晚開始愈來愈痛,痛到似牙痛,痛到發噩夢,我痛到張不開口,唔單止牙骹痛,連上下兩排牙好似上次要杜牙根咁痛,趕忙起床夾硬打開個口,食了兩粒特效止痛藥。

中醫說我大大小小好多問題,也知我近來虛火好厲害,牙肉痛牙骹痛爆瘡乜都來,我偏向牙骹出事唔關中藥事。

食止痛藥一小時,藥效開始發作,唔郁個口就唔太痛,但一郁就好似比人打左一拳,撕心裂肺痛到頭都痛埋。希望可以快點止痛,去睡一會,昨天頭痛到失眠,今晚又牙痛,多災多難,祝自己身體健康,生日快樂。

2017年9月16日 星期六

在品味上分道揚鑣

一天,我給媽聽〈青春遺言〉,說這是我近來喜歡的一個男仔唱的,媽竟然說:「會呷醋。」我把這搞笑的告訴Charles,他一秒一笑說:「你告訴你媽,應該是你呷醋,因為你只喜歡一個,我卻喜歡很多個。」

Charles深愛的女人像聯合國一樣,有法國的Alizée Jacotey,荷里活的Zooey Deschanel,美國的Ariana Grande,多國血統的 Jessica Alba、馬來西亞的四葉草、多倫多的苟芸慧、香港的袁澧林;而我,現階段只有一個胡夏。

他實在沒甚麼可呷醋的,我也沒有呷他的醋。只是我和他的品味永遠不同,我喜歡的他就不愛,他愛的我卻不喜歡。好吧,那就各有各的,除了吃之外,就各有各的好了。

2017年9月12日 星期二

存活於兩個世界之中

突然覺得這個世界很混亂,現實的、網絡的;真實的、虛擬的,一切都很複雜,我實在忙於應對怯於接收。

社會上,太多的意見相左和肆意攻擊,大家都覺得「寧我負人,毋人負我」,如果我有錯也是你先錯,更何況只要是被迫,我就沒有錯。我也想有公平有自由有安穩,我也學過〈碩鼠〉〈東門行〉,但我不願把自己變得與我厭惡的人一樣可恥可卑可惡可恨。我不甘於被壓抑,但我討厭以暴逆暴。我不要想著怎樣指責,而忘記最重要的其實是公義。

而網絡這個假的世界,不是逃避現實的烏托邦,而是一個比現實更不負責任及狂妄的癲狂世界。不要在網絡世界中尋求滿足,因為一切都太飄渺。而最恐佈的是,你明知它是假的,因為你也是假的,但你卻幻想它是真的。當你用虛假來填補現實留下的空虛,心裏的洞便愈撐愈大,總有一天,你的心就會穿了。你會崩潰一陣子,但當你在渾沌中再加點想像及拼湊,你又會活過來,繼續在虛擬中漫遊。網絡這個癮頭,來得悄,留得狠。

究竟是現實還是網絡世界容易生存?我說不出來。我最想做到的,是有修養地聽,有智慧地說,然後相信自己,再好好的活。

2017年9月1日 星期五

懷念九十年代我愛的日本音樂

安室奈美惠
當安室奈美惠還是「小室家族」一員的時候,我發了瘋的愛上這個才十八歲的女孩子。那時,日本因為安室而吹起一股「安室現象」,日本女孩都學安室的打扮:健康膚色、長染髮、迷你裙、長靴子。我對此一點都不驚訝,因為安室太有魅力,看過安室現場演唱(尤其演唱會)就會知,她的表演功架好厲害,跳舞勁、歌藝精,穿著超高跟鞋跳足成場演唱會,不喘氣,不走音。"Try Me"+〈太陽のSEASON〉是安室早期跳舞音樂曲風的代表。


SPEED
喜歡Speed,因為我喜歡主音島袋寛子(Hiro)。Hiro十二歲已出道,她被譽為Speed的核心,嗓音清徹多變,音域廣,唱功穩。每次聽Speed現場,她唱歌都像隨隨便便能哼出來,應付自如的地步令人難以置信。Speed初期以輕快的跳舞歌曲著稱,配合四人年輕活潑的形象,一出道便紅透半邊天,打破不少紀錄。1995年,出道十年,還處於嶺峰的Speed突然宣佈解散,最後一隻大碟"Carry On My Way"擺脫小女孩形象走R&B路線,更顯Hiro多變的唱功。視頻為我最愛的歌曲"Long Way Home"。


濱崎步
要說濱崎步,實在太難。她的經歷太崎嶇,她試過失學、失業;試過被放棄、自己也想放棄;試過處於日本樂壇最高峰,也曾被樂迷嫌棄……無論是我熟識的可愛活潑的濱崎步,或是現在傷患纏身的濱崎步,她仍是工作認真,拼盡全力,包辦所有歌曲的填詞的濱崎步。她的聲音很特別,有點沙啞有時會像失聲但很有感情,她有時像調皮小女孩,有時帶迷幻的陰森風格。


Luna Sea
九十年代的日本男偶像,很多都走妖艷風(尤其是Band)。我一點都不愛這些長髮濃妝似女人的男歌手,但Luna Sea是例外,我唯一買過的日本樂隊的CD就是Luna Sea。Luna Sea唱歌帶勁有吸引力,Rock得來又不會嗌到拆天。主音河川隆一的唱法很奇特,直情堪稱詭異,他的聲線渾圓厚實,但卻帶著濃濃的魔性,形成很獨特的風格,有一種迷人的吸引力。Luna Sea可走情歌路線,但更多是迷幻電子風。


Mr. Children
當九十年代「妖艷風」當道時,有一股清流叫Mr. Children。Mr. Children成員高中畢業已成為地下樂隊,三年後打入主流市場,自此深受歡迎,成為日本樂壇天團,地位崇高。他們形象健康,除了情歌,還抒發對社會、家庭、友情等觀感。我高中那時,經常見到Mr. Children,他們經常上Oricon榜,但年輕的我喜歡輕快的跳舞音樂,Mr. Children的風格並不適合我。但有兩首歌,到現在我還是很喜歡。一首是慢歌"Tomorrow Never Knows" ,一首是快歌〈See-Saw Game ~勇敢的戀曲~〉,每次Mr. Children開演唱會都萬人空巷,號召力極高,深深感到「Mr. Children的這個境界,是每一個歌手的夢想」。


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

點煮點食

之前,丹麥太多生蠔(竟然食唔晒……),造成生態災難。丹麥政府不斷鼓勵國民煮來吃,但無人理會……然後,丹麥就呼籲中國人過去幫手吃生蠔……


今次,輪到水母。地中海因水母太多,成另一生態災難。歐洲科學家就致力鑽研,水母能吃嗎?並研究出幾個「美味」的水母食譜。但是,有些外國人卻嫌水母滑潺潺口感不佳。

我不能理解外國為甚麼會水母泛濫,又為甚麼不吃水母。我自小就很喜歡吃海蜇,但每次都要去飲宴時,在燒味拼盤中手快才搶到那一小條海蜇。那麻油香、芝麻香、清爽又煙韌,沒有其他食物能比。海蜇是奢侈的食物,平日不止吃不到,連見都見不到。外國竟然太多?!?!?

我建議外國派名廚到中國學習一下,用不同方法烹煮海鮮,又學習一下,一碟餸其實可以係一斤蝦,而不是像法國菜一個大碟放四隻蝦。又或者,近近地去唐人街看華人是怎樣做涼拌海蜇的,就不用那麼煩研究名廚食譜,「水母乾」「水母天婦羅」,我聽到都寧願吃「牛肉乾」和「大蝦天婦羅」啦。


2017年8月27日 星期日

我的美女電影系列:Drew Barrymore的"50 First Dates"

Drew Barrymore永遠是我的女神,她不止長得甜美,還有一流演技。她的成長和演藝經歷,也是一個傳奇:生於演藝世家,11個月大拍廣告,三歲拍電影,七歲憑電影"E.T."走紅,九歲因為壓力酗酒,十三歲吸毒,十五歲已第三次進戒毒所,並在戒毒所寫自傳決心改過,後來終於走回正途,發展出很燦爛的演藝事業。我最愛的一套Drew Barrymore的電影,就是"50 First Dates"(港譯《每天愛你第一次》)。


這是一齣浪漫、溫馨、感人、幽默但又帶一絲感傷的電影。Drew Barrymore飾演的Lucy因車禍患上「失憶症」。她每天醒來,思路都回到發生車禍的那天(她不記得車禍,只是以為是那一天而已)。這個只活在同一天卻不知道自己失憶的女人,怎樣過活呢?

這要多得很保護她的爸爸和哥哥,一直在隱瞞Lucy。他們每天都做著相同的事,準備相同的報紙,扮演依然是「那一天」,不讓Lucy知道真相受到傷害。本來,這生活方式是行得通的,雖然偶爾還會被Lucy發現,但明天她又不記得了,所以日子還是這樣重複地過,直至男主角Adam(Henry Roth飾演)出現……

Adam和Lucy於餐廳偶遇,情投意合談了一天戀愛。怎知第二天Lucy就忘了Adam,Adam知道Lucy的失憶症後,便想盡辦法,讓Lucy每天都重新愛上自己。「每天都讓她愛上你」,單是這個設定已夠情深,再加上男主角的追女橋實在太搞笑,作曲作詞彈琴唱歌、水族館海獅企鵝全部出動、投其所好引她笑、扮苦情扮被打惹她憐……

Adam每天都想盡辦法,去讓Lucy明天再愛上自己。這本來就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,一個沒有明天的女孩子,怎能與別人共譜一生?

這套不只是浪漫的愛情電影,而是表達「愛是甚麼」。「永遠的愛」,有很多呈現的方式。曾經浪漫、曾經愛、曾經恨過、曾經哭,唯一相同的,是永遠把對方的幸福快樂,看得比自己的重要。


人生第一次的連續風暴:「天鴿」「帕卡」兩姊妹

我的人生第一次「一星期內連掛兩個8號波」,一定要把「帕卡」紀錄下來。

凌晨四時,我被「帕卡」的狂風大雨嘈醒,大雨敲窗,我還想是否又落雹了。如斯情況,卻仍舊三號,我一直睡不著,到5:10a.m.我親眼看著天文台更新網頁,比yahoo和明報即時新聞更快知道掛8號了,轉瞬還掛黃雨。黃雨一直掛,到下午二時落波前還加上雷暴警告。

風速和距離不及強颱風「天鴿」的強烈熱帶風暴「帕卡」,卻為香港帶來大雨狂瀉。天文台解釋,「帕卡」雨帶在北面,「天鴿」在南面,兩者同於香港以南掠過,所以「帕卡」為香港帶來廣泛暴雨。

繼「天鴿」教曉大家,颱風來時要看風暴潮和漲潮後,我又識多樣嘢:看颱風走勢,一定找找雨帶在哪。但印象所及,雨帶這回事,只是天文台自己知,從來沒仔細公佈。希望天文台下次不只向大眾說雨帶強弱,還告訴我們它的方向。

最近的「帕卡」
再見「帕卡」

2017年8月23日 星期三

Hello天鴿Bye天鴿

昨天,颱風「天鴿」突然慢行,原本預測夜晚掛的八號風,變了凌晨才掛,快到凌晨了,就改為早上掛。

Charles說,「天鴿」名字太好聽,所以走得慢一點。我失眠至凌晨三點,起床看到風平浪靜,細看颱風路線圖,研究「天鴿」會否再走慢一點。六點起來,仍然沒風,六點不掛就要上班了,怎知一開網絡,原來五點半已掛八號。

興奮一輪,睡至十二時,外頭風呼呼雨嘭嘭的打在玻璃窗,九號風了。還見證了九變十,我繼有幸經歷昨天香港132年來最熱的39度,還遇上人生第四個十號颱風。


安全在家,也覺得「天鴿」強颱風之名不是混的,然後看到一段段短片,斷纜吊船打破豪宅玻璃窗、港九多處成澤國,最匪夷所思的是,有人在街看風看浪,當中竟然包括親戚一對還抱著兩歲BB體驗大風水浸。

杏花邨海浪拍上四五樓
停車場被浸多架名車銷毀
拍岸海浪比燈柱還高
城門河泛濫
隧道被淹沒

十號風球,還是待在家好嗎?你以為風稍停了,但誰知會不會有甚麼從高處跌下來,積水中又會不會有玻璃碎或者雜物?


打風放假,也見識大自然威力,是很令人雀躍。但危機意識,應該常有,保護自己,也保護他人。好吧,現在我們一起送走「天鴿」吧,大家要注意安全啊!


在此,感謝一眾於十號風球緊守崗位的人,拯救人命、保護市民財產、維持社會及交通運作正常。

消防員於鯉魚門救援被困村民
棚架倒塌警察到場圍欄
記者於杏花邨報導時被浪冚過從鏡頭消失了兩秒要立刻撤離
港鐵職員清理路軌塌樹
九巴車長待命落波即開車

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

天鴿的Cross Sea?

前兩天,看到一篇文章,介紹法國南部小島Île de Ré的大自然奇景"Cross Sea"。法國南部這片海,因位處兩大洋的交匯點,不同方向的環流,互相撞擊形成"Cross Sea"(不知有否中文學名,見到有人叫「方塊海」)。世上美景多的是,我好多都不知道。

Cross Sea at Île de Ré

我看到這篇介紹,當然很想親眼去看,但也知道無咩可能。今天,颱風「天鴿」強勢襲港坐八望十,於西南掠過帶來最強風勢。我在「天鴿」掛三號風球前,經過青馬大橋。在巴士中聽歌發夢的我,呆呆望向左面大海,竟然似曾相識。

這不是"Cross Sea"嗎?雖然沒這麼明顯,但會不會因「天鴿」令海浪亂竄,也在香港海域形成"Cross Sea"?我笨笨的看了個三十秒,想舉機留影時已經太遲,像上次巧遇「反曙暮暉」,也是影得太遲只留腦海。

這是Île de Ré的"Cross Sea",我在青馬大橋看到的也差不太遠

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

笑話幾則惹人憤

父母不懂教,離家出走投過胎吧;學校教不好,轉校去隔離個間讀吧;公司剝削員工,辭職撞彩搵過間好D的吧;不相信一國兩制,離開香港考慮移民台灣吧。

這幾個都是笑話,需要被恥笑的笑話,例子不同,但弊病相同:不負責任毫無邏輯。

民為貴、社稷次之、君為輕。當權者不能貪圖安逸,理應為民眾建造安居樂業的環境。這由古至今就不是輕易的事,而是吃力的偉大使命。懷抱沒有這遠大氣魄,就不要踏入官場半步,去別界賺個盤滿缽滿,下世無憂,這是沒人會怪你的。

現在自己搞不好,還對民眾棄之如敝屣。民眾可是國家的財產,你沒能力搞好,你自己走好了,幹嗎像民眾錯了,要避走隔岸了?這兒是你耍權勢之地,但可是我們的家。

還有,別扯上台灣了,你這是在說,幸好台灣沒被你們搞砸,人家還可以有總統大選嗎?

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

"The Help":不平則鳴,是人類珍貴的素質


"The Help"中譯《寫出友共鳴》,背景是六十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之前,那時密西西比州的黑人被歧視(電影較大篇幅描寫黑人女傭的情況),且有嚴重的階級觀念,男女也極不平等(女人就是嫁人生子,工作會被人嘲笑)。女主角Eugenia(Emma Stone飾演)因看不過女傭被欺壓,決心採訪她們,把眾人的經歷集結成書揭露實況,為女傭爭取人權。

《寫出友共鳴》是一齣很好看和有深意的電影,除了發人深省,還通過各個性格與處境迴異的女角,帶出當時社會的男尊女卑,以及種族和階級歧視的狀況。當中有令人不齒的憤怒、有詼諧的笑場、有傷心的痛哭、有光明的盼望,結合出一套五味雜陳的電影。

這電影基本上是全女班在秀演技,戲中幾個女演員,都在電影中大放異彩。當中Eugenia經歷女傭的不信任、朋友的決裂、男友的反對、親人的不諒解,當她想拯救女傭的處境時,也在急速的成長,最後變成能獨當一面的新女性。

Eugenia被嘲諷不夠女人味,但她就是忠於自己
面對小看女人的大男人,她會不甘受辱怒罵回去
Eugenia為女傭發聲,因為她自小也有一個情同母女的女傭,可惜……

黑人女傭Aibileen(Viola Davis飾演)是關鍵角色,想對抗命運,但始終不敢踏出那一步。她有才華、善良、能幹,但有很痛苦的經歷,以致十分鬱結,一直不答應Eugenia協助寫作的要求。Aibileen與Eugenia互相影響,共同成長,各自闖出一片天。

Aibileen面對白人的羞辱,雖不滿但不敢反抗
當時黑傭一樣,被迫忍氣吞聲、逆來順受
Viola Davis在"The Help"前已是著名的舞台劇及電影演員
她亦憑本片提名「奧斯卡最佳女主角」

Minny(Octavia Spencer飾演)是另一黑人女傭,戲分沒Aibileen多,但十分搶戲。她是第一個挺身而出協助Eugenia的女傭,還號召各黑人姐妹幫手講出受壓的故事。她愛嗆人但不失幽默、勇敢卻又帶點莽撞,是很討喜的一個角色。

Octavia戲場真的好大
這齣戲為她帶來很多獎項,其中一項是「奧斯卡最佳女配角」

Celia(Jessica Chastain飾演)是劇中最討好的女角,因為她善良、天真、有愛心、傻氣、熱情,但也因感情細膩而容易受傷害。Celia誠懇待人,她愛每一個人,同樣需要別人疼愛。這種本應人見人愛的人,卻容易招人憎恨。Celia被一眾貴婦唾棄、排擠,亦因此連女傭都請不到,後來得到走頭無路的Minny應徵,卻因此成為一對關係微妙的主僕。兩人互動搞笑又帶淚,熱情如火的Celia不理階級觀念當Minny姊妹般相處,嚇得心口有個勇字的Minny都大呼怕怕。

Celia的真誠,融化了Minny對白人的憎恨
Jessica的出色演技,為她帶來「奧斯卡最佳女配角」提名

Hilly(Bryce Dallas Howard飾演)本來是Eugenia的朋友,但她也是最欺壓女傭的僱主。Bryce把這個可惡角色演繹得極之傳神,整齣片都是欠打狀態,但我看著沒有討厭她,只是可憐她:一個被自己性格毀了的女人。

Hilly對著女傭就是這副高高在上的姿態,但有誰想到,
Bryce就是四年後,在《侏羅紀世界》穿著高跟鞋跑贏暴龍的Claire?

我太愛這齣電影,不單止有太多出色的女角,還因為我特別愛有歷史性或根據現實改編的電影,一來可更認識別的文化;二來很欣賞「記下曾經犯過的錯」的明志,並「期望我們會以此為鑑,日後會做得更好」的願景。「不重複犯曾犯過的錯」,而不是把歷史上的黑點抹去,這是錯誤發生的唯一價值。

2017年8月9日 星期三

好痛好痛

這兩天都好不舒服,頭一直痛,無藥能止;胃一直反,食不下嚥。好痛苦但無辦法,一直堅持下去,守候一小時又一小時後,突然好轉的一剎那。

昨天看Game of Thrones最新一季最新一集時,邊看龍女反擊邊大叫燒佢燒佢!那一小時我釋放太多腎上腺素抑制了痛楚,隨著劇集完結,我又慢慢痛起來。

腎上腺素好神奇,可以給我注射幾劑止止痛嗎?還是我要經常保持自嗨狀態?

2017年8月5日 星期六

恨透痛

怎麼說我怕痛了?

我痛了這麼多年,大痛小痛外痛內痛甚麼沒熬過去?都不哼一句不哭一滴淚,堅強挺過去有甚麼好處?甚麼都沒有,不就是有醫護人員驚訝你忍得痛心痛你這麼捱過去吧了。

現在覺得這麼痛下去太苦,我可是有權利吃藥止止痛。我不要贏取一聲讚許,只是想過得舒服一點。

沒痛過不知道痛,痛過的也不明白漫長的痛,不想再痛不等於怕痛,只是代表我接受了痛是長期存在。

2017年8月2日 星期三

我的美女電影系列:Saoirse Ronan的"The Host"


"The Host"(港澤:《天煞逆緣》;台譯:《宿主》),香港電影經常用「天煞」或「逆緣」等詞來做戲名,例如《天煞地球反擊戰》《天煞異降》《天煞西部反擊戰》;《奇幻逆緣》《童幻逆緣》……我由day1開始就不知「天煞」點解;逆緣更奇怪,其實所有事情,都可以逆緣而行,尤其電影,都是「不安天命」才衍生的吸引故事吧?這次《天煞逆緣》,看戲名依然猜不透電影講咩,反而台譯《宿主》不花巧又貼切,香港甚麼時候可以在電影戲名上下點苦功?

"The Host"是青春片+愛情片+科幻片+動作片+劇情片,乜都有D但唔會太雜又幾好看,雖然是三(四)個年青人瘋狂(但又好克制)的戀愛,但我這個成年人還受得住這個「我愛你你愛我他愛她她又愛他」的混亂氣氛。電影是Stephenie Meyer小說改編,"The Host"是繼"Twilight"後另一暢銷作品。難怪吸引我,我好歹也是看畢"Twilight"系列的女人一個。

忍不住送上"Twilight"浪漫到死劇照一張,
人人都夢想做Bella,平凡女孩卻令俊美吸血彊屍死心塌地

說回正題:"The Host"講述外星生物soul,認為人類太可惡低賤,為了創造沒有戰爭、饑荒、謊言、邪惡的世界,便入侵地球寄居人類身體,藉此統治地球(其實用高尚名義上人身掠奪地球也不見得是善類吧)。人類被寄居後,會被控制心智、抹滅人性(得返個殼行屍走肉,就等於死亡了吧,寄甚麼居)。

Soul擁有高智能高科技,當然三兩下手勢就滅絕大部分人類,但總有些勁人會逃過大難。"The Host"主線為soul如何趕絕人類餘黨、倖存人類如何伺機反擊,兩男兩女(兩靈魂?一女一靈魂?好亂)愛情線為副(還是愛情是主線?搞不清),當中著墨完美soul也會著魔、人類雖惡但仍有善。總之,只要大家不放棄,總有美麗新世界。

soul發光有觸鬚,連盛載soul漫遊宇宙的盒子都漂亮過人
憑眼珠有否發光來判斷有否被寄居了,這個特徵也太美了吧?

當女主角Melanie(Saoirse Ronan飾演)被soul(後改名叫Wanderer)寄居後,大家才知道有些求生意志特別強的人類,被寄居後靈魂仍存在。Melanie和Wanderer經過一輪對抗後,成了好姐妹(最初Melanie帶壞Wanderer那段也挺好笑的),倒戈幫助人類對抗外星生物……

Saoirse Ronan演出實在精彩,演釋「一個軀殼兩個靈魂」難度極高,當中內外掙扎、自言自語其實和Melanie「鬧交」、想接吻又不能接吻、不想接吻時又要接吻,是電影中最好看的地方。

Melanie與Wanderer爭持中,一個要去左一個要去右

Wanderer與男1談情
Wanderer想接吻但Melanie不許肉體被玷污,
最好笑是最後Wanderer說:「與你愛的男生kiss你不許,與你不愛的男生kiss你又不許,我好confuse。」

Wanderer (Melanie) 與男2談情
Wanderer要和Melanie男朋友接吻尋找意志快消失的Melanie(好荒謬但劇情是理所當然)

"The Host" Trailer

2017年7月30日 星期日

又熱又污染的混賬世界

北京和武漢前陣子的熱浪,竟然連非洲人都抵不住而中暑;這兩天香港受到颱風納沙下沈氣流影響,全港空氣污染程度達嚴重水平(除了塔門是甚高)。

我們在食油有毒、米有玭霜、魚有水銀、豬有哮喘藥、雞有抗生素、菜有重金屬,還有一大堆基因改造……的生活環境下,仍然能活個九十幾一百歲,已經能人所不能。

我突然覺得,這有點像"Walking Dead"的世界,雖然無喪屍,但有毒氣,都是會弄死你的壞東西。只是一個有形可以打爆佢個頭,一個無形無奈要照吸。今天周日還是要出街,最多不要深呼吸,微微喘個氣好了。

2017年7月28日 星期五

我的帥哥美女電影系列:染谷將太與長澤正美《Wood Job! ~神去なあなあ日常~》


《Wood Job! ~神去なあなあ日常~》(港譯《戀上春樹》)。香港這個戲名真的差透,台灣直譯日本發音《Wood Job! 哪啊哪啊神去村!》都比香港的強。

電影講述男主角染谷將太考不入大學苦無出路時,看見一張單張,被單張上的美女長澤正美吸引,便到森林實習一年。這個城市男孩在神去村,發生很多惹笑蠢事。電影以幽默情節帶出嚴肅話題,說明敬畏大自然的重要,不為利益,只願人樹共存。

"Wood Job!"極富深意,一針見血指出城鄉隔膜;人物設計突出,不論主角、配角還是路人,都能帶出尊重大自然的主題;敘事手法高明,「環保」「城市化」「利益衝突」……本來都是沈悶的課題,但透過城市男孩的遭遇,觀眾就像經歷了一次成長之旅。

神去村多美
長澤與染谷在這美景吃便當談心
染谷學習鋸木中

說回演員,我很佩服染谷將太超凡的演技與十足的敬業,把角色演繹得維肖維紗,難怪連梁朝偉都說愛看他的戲。

廢青樣
嫌棄樣
慘叫樣
融入樣

而女主角長澤正美,我差不多是由她出道就看她的作品,一直都覺得她美麗又有演技,最深刻是《求婚大作戰》看得我哭了,又最喜歡《海街少女日記》的女人味;但在"Wood Job!"中,長澤演深山的堅強女孩,差不多是素顏演出,談不上美艷,但她的剛毅、獨立、心痛、心動、委屈、不捨都拿捏得很準繩。

心動
歡心樣
表白
不捨

長澤與染谷的合作,有默契有火花,這齣電影值得收藏,把尊重大自然這個堅持流傳下去。



逍遙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