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

《白夜行》與《告白》:愛與恨

我一連看了兩本很受爭議的小說,一本是《白夜行》,一本是《告白》。

之前,我突然想到:創作最多心理變態的電影和小說的國家,怕且要算是日本了。我不知道是日本人都愛剖析人性,還是日本社會真的蘊藏了很多變態。會不會是日本人平日太克制、掛太多笑臉,所以內心特別黑暗?這可能要研究日本文化的人,才分析得透徹吧?

我看《白夜行》,是因為福田麻由子。但看完《白夜行》,最吸引的還是它的懸疑。兩個主角,因為童年受的創傷,變成冷酷又機智的殺人犯。親情、友情、人命都不算甚麼,他們一邊成長,一邊殺人。我看著他們殺人如麻,表面卻若無其事,也夠變態的了。為甚麼會有人視人命如草芥?最恐怖的是,我相信現實有這樣的人,只是希望那些人,沒有很高的智商。《白夜行》的完美犯罪,要等待堅毅不屈的老差骨才能破案,而結局又是如此令人意外。這算不算是懲罰?這個問題,是看畢《白夜行》後纏繞著我的。

〈告白〉上映時,我是第一時間捧場的。朋友問我為甚麼想看〈告白〉,我說想看老師懲罰學生。結果,我的朋友說我變態。看完電影,我一點都不覺得變態,可能我不夠慧根,未能理解各人心理。沒想過,我前陣子在圖書館閒逛時,竟發現《告白》一書。幸有這一看,才懂得欣賞《告白》。

書實在好看,《告白》是第一本我在上班的日子,捨棄休息而看畢的書本。故事雖虛構,但一切都寫得很真實。那些社會問題,好像很誇張,但我覺得沒有誇大。書中角色的心路歷程,都交代得清清楚楚。你看得愈清楚,心情就會愈矛盾。事情這樣發展,可以說大快人心,又可以說以暴易暴、濫用私刑,這視乎你用誰的眼去看。如果事情發生在現實,我當然不會像松隆子一樣報仇,所以我喜歡看這本書:如果沒有公義,就讓人懂得贖罪。不過,故事最變態的是:我寧願恨,也不寬恕。

《白夜行》和《告白》,都是隱藏著愛而爆發恨的故事。看完不會很痛快,但能讓人深思。為甚麼事情會變得難以補救,人與人的關係,就是如此不堪一擊?愛與恨,不止不能共存,還極端得要摧毀一切,包括我自己。

2 則留言:

  1. 嘩﹗寫得好好,又搞到我想睇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睇啦,點解你買咗本書咁耐,都忍得住唔睇?

    回覆刪除

逍遙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