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

《情流戀屋》:Alex 和 Kate


終於看了《情流戀屋》,劇情大致和原著韓版《觸不到的戀人》相同。男主角生活在2004年,女主角生活在2006年,他們透過一個信箱認識、了解、相愛。

《觸不到的戀人》浪漫唯美;《情流戀屋》能巧妙運用時空不同這主題,「合理地」推進劇情,也改善了原著的犯駁。我真佩服《情流戀屋》的導演,把這麼複雜的「時空交錯」和男女主角的「偶然相遇」,交代得如此清晰明確。

韓版《觸不到的戀人》,焦點是清新的全智賢,雖然我挺喜歡李政宰的演出,但就是沒甚聽過有人稱讚男主角;而《情流戀屋》,Alex(奇洛里維斯)的深情和等待,比 Kate(珊迪娜布洛)的理智稍為耀眼一點。

我很喜歡《情流戀屋》,而電影不少細節,都滲出濃濃情意。Kate 喜歡樹,Alex 可以立刻種;Kate 丟了東西,可以託 Alex 尋找;Kate 喜歡房子,Alex也可以替她建;他們相隔了兩年,Alex 仍可以安排約會,甚至給 Kate 驚喜。Alex 一直追趕時間,他的所有喜悅,都要等兩年;但 Kate 只需要一秒。這就是為甚麼男主角比女主角惹人動情。

兩個版本的電影都各有支持者,但有些人的評語太過分了。為甚麼硬要比較珊迪娜布洛和全智賢?誰說年輕貌美的人,才會遇到浪漫的愛,以及和情人擁吻?若說初拍電影的全智賢吸引,那麼珊迪娜布洛懾人的演技,更能演釋想愛不敢愛的矛盾,以及害怕失去和失而復得的激動了。

"Lake House" Trailer,我真係好喜歡突然有棵樹個段。

2011年4月21日 星期四

碰碰BB

這兩年以來,我都沒近距離接觸過BB。今天,我竟然與一個BB相對食足一餐飯,而且還「被迫」與他牽手。

我和他都不想拖大家的手。我這個表姨,對兩歲幾的他來說,是一個陌生人。而我,不想接觸任何BB。

很久沒碰過BB的手,他的手那麼小,卻很有力。我在想:BB也有力量,為甚麼……

轉頭又想,現在碰過BB了,也沒甚麼大不了。

我看著朗朗的大眼睛,看著朗朗玩耍,看到朗朗的乖巧,發覺自己還是喜歡BB的。心情真複雜。

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

珍.奧斯汀的《理智與感情》:兩個我

如果說《傲慢與偏見》的 Elizabeth 不討人歡喜,那麼《理智與感情》的姐姐 Elinor 和妹妹 Marianne 就非常討我歡喜了。Elinor 冷靜沈著,喜怒不形於色,而妹妹 Marianne 則恰恰相反。

理智的 Elinor 是完美的人。她能顧全大局,又會細心體貼別人。她的道德界線和自我規範極高。她從不會說長道短,也不會亂信謠言。這在社交圈中,是多麼難得的美德!Elinor 很重視別人的感受,她竟然與情敵分憂,並祝福她得到幸福。Elinor 唯一的缺點,可能是克制得太過分了。

感性的 Marianne 會盡情笑、盡情哭、盡情罵、盡情愛。她愛恨分明,用情專一。她從不掩飾強烈的感情,不會因為要保持女性的矜持,便收藏她的愛意;也不會因為要顧全繁文縟節,而對不屑的人多說一句話。Marianne 最明顯的缺點,是太放任自己的感情,愛得太盲目,痛得太徹底。

我看《理智與感情》的時候,就像精神分裂。我一邊看,一邊就像看自己。為甚麼我這一刻那麼像 Elinor,那一刻又這麼像 Marianne?每個人都有不只兩個我,你不妨看看《理智與感情》,用 Elinor 或 Marianne 的身份去活一趟吧。

2011年4月19日 星期二

珍.奧斯汀的《傲慢與偏見》:寫實男女

一口氣看了珍.奧斯汀的《傲慢與偏見》和《理智與感情》。先說說《傲慢與偏見》,我先看電影後看原著,不得不把兩者作比較。

我終於明白「電影版太荷里活化」的意思了。電影版《傲慢與偏見》,把所有人都塑造得討人歡喜;也把很多場景都營造得浪漫感人。你會因為那場雨、那個鞦韆、那陣霧水、那個緊張氣氛,還有那個演員,而被震憾得內心激盪。

相反,原著卻著重細膩的描寫和真實的反映。我可以在珍.奧斯汀的敘述中,認識十九世紀的英國。他們行為端莊、說話有禮、儀表一絲不苟(但這也反映了他們有很重的階級觀念)。正因為太寫實,所以主角 Mr. Darcy 和 Elizabeth 並不完美。

電影的 Mr. Darcy 傲慢得很有型,往往令女人感動;原著的 Mr. Darcy 卻傲慢得目中無人。電影版的 Mr. Darcy 很討好,但在原著中,我寧願和深情的男配角 Mr. Bingley 結婚。

電影的 Elizabeth 有氣質、聰慧、獨立、敢言,其實不太覺得她有偏見;原著的 Elizabeth 果真對任何事都有偏見。她因為著迷帥哥 Mr. Wickham,便相信這個滿嘴是非又滑頭的人對 Mr. Darcy 的中傷。我很不明白 Mr. Darcy 為甚麼會愛上 Elizabeth。

我們在現實中,會遇到不少傲慢的 Mr. Darcy 和有偏見的 Elizabeth,而不會碰到電影中那完美的虛構人物。

不過,珍.奧斯汀筆下的男人,都有一個共通的怪性格。不論是《傲慢與偏見》的 Mr. Darcy,或《理智與感情》的 Edward 和 Willoughby,都很喜歡「講心事」。他們會把之前的誤會、對女主角的傾慕、痛苦的悔過……毫無保留地傾瀉出來。

我印象中的男人,都把自己封閉得要緊,他們不喜歡「多嘴」的女人,也討厭講自己在想甚麼。所以當我看到一大段又一大段的表白,就覺得很好笑,覺得這個男人很肉麻。不過,這或許是現代人最缺乏的一環——溝通吧。

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

寒衣的道別

中國這麼多傳統節日,我甚為重視端午節。每逢四月,我都會想想:甚麼時候是端午節?這不是因為我愛吃粽子,而是實在佩服古人的智慧:「未食五月粽,寒衣不入櫳」。

端午節之前,總會像初夏來臨。我還未搬出夏天衣服,二十多三十度的氣溫便來襲了。當我抵不住炎熱,翻箱倒櫳換季後,卻又乍暖還寒,那時就會後悔不留下一兩件保暖衣服。

經過兩三次撞板,我每一年都「不到端午節,不將寒衣送」。不過,天氣真反常了嗎?之前端午節前總會轉涼一兩天,但近來我的寒衣就在呆等,等來等去,就是等不到冷風來說再見。

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

人生三文治

有些事情以為淡忘了,但偶爾還是會浮現出來。回憶愈來愈多,我被夾在回憶與回憶的中間。突然,我想到了有趣的比喻。

我在幼稚園時是一塊潔白的方包,小學時塗上甜膩的牛油;中學時塗上又酸又苦的果醬;大學時夾上青澀的生菜;工作時夾上溶化了的乳酪;現在,放上風乾已久的火腿。

我這份三文治,饀料愈來愈多。一天還未蓋上最後的方包,還可以締造更豐富的層次。如果小口品嘗,能吃出單一的味道;大口咀嚼,則甜苦難分。

受不起這麼巨大的三文治嗎?那麼你便想想,你曾經是一塊白方包。

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

哭聲

曾經,一個我很喜歡的人哭了。我忘不了他的哭聲。那時我對自己說:「我不要當傷害他的人。」

當我很喜歡的人難過時,我會打從心底痛起來。那種感覺,永遠都不會忘記。我也不想忘記,曾經有這麼一個人,與我密不可分。

我認識一個很溫柔的女孩子,她自殺死了。

我很唏噓。不是她吧,真的是她?為甚麼……

如果你很哀傷,如果你悲慟得撐不下去時,請回想你曾經聽過的哭聲,那些令你心痛的哭聲,那些你喜歡的人……你或許不會走那一步。

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

對自己說話

這次代課,我聽得最多的說話是:「你身體無咩嘛?辛唔辛苦?」我活像「玻璃人」,很容易被打碎。我多想像「機械人」,有無窮的能量,不會累、不會病、不會倒下。

這星期,我身體狀況不大好,缺少了耐性和體力,就常發癲罵人了。今天,我勸導家長時,反而像對自己說話。我罵得太多了,他們幾歲人仔,其實也會悲傷;他們不聽話,總有背後的原因。

我在想:我做得不夠多,如果這是我的班,如果我還有時間,我可以做得更多。我開始了解他們,就要和他們分別了。

如果我不是玻璃人,我就可以看著他們成長,幫助很多被忽略了的小心靈。但如果我不是玻璃人,就不會知道學校的生活是如此寶貴,而繼續視教書為厭惡性行業了。

有時,失去反而令人得到更多。

2011年4月5日 星期二

和我再見

竟然有人對我說,我愈教愈開心,愈來愈多笑容。我倒覺得自己愈來愈暴躁,當然,我仍然只是罵那個人,對其他人還是頂好的。

每次的這個時候,都會有人說:「永遠懷念你。」我覺得好像和人間永別很多次似的。其實上,這次的責任還未完,我已經知道下次的工作時間了。

到時候,大家又會笑說:「又係你呀?」

2011年4月3日 星期日

廢話

梁副局長說,醫管局面對的最大問題,是公立醫院的人手全都流向私立醫院。

這真是廢話,我覺得最大的問題,是醫管局訂立的無理制度,把公立醫院的人手全部趕去私人市場。

這些理應為市民「服務」的官員,不想想自己幹了甚麼,反而把責任推向別人,真是可恥。

他們應該想辦法留住好醫護,培訓仁心仁術的年青醫生,而不是責難走了的人。如果他們去公立醫院輪輪急症、住院幾天,就會知道醫生的士氣是如何低落,護士是如何忙碌的了。

順帶一提,最近發生這麼多事情,每次都是梁副局長發言。周局長是否真如別人所說,與曾特首雙雙在這個時刻放假去了?

逍遙鶴